一本道

一本道 王则君教授团队在化学顶刊J. Am. Chem. Soc. 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我院化学系王则君教授团队与南开大学张新星教授、斯坦福大学Richard N. Zare教授合作在凝聚体微液滴界面电场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以“Interfacial Electric Fields Modulate Redox Reactions in Abiological Coacervates”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舰期刊、化学学科顶刊J. Am. Chem. Soc.。一本道 博士研究生张飞为本文第一作者,一本道 为第一完成单位。


-液相分离(LLPS)形成的生物分子凝聚体的表面产生可以驱动氧化还原反应的界面电场(IEFs)。这一电化学行为是生物系统所独有的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团队利用聚(丙烯胺盐酸盐)与腺苷-5'-三磷酸二钠盐(PAH-ATP)聚阳离子电解质-阴离子对构建凝聚体模型。通过电压敏感荧光探针检测发现,PAH-ATP凝聚体微液表界面存在显著界面电场(IEF),该IEF能有效将氢氧根离子(OH)撕裂为电子(e)和羟基自由基(•OH)。这些发现表明,由LLPS凝聚体驱动的电化学功能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还可应用于可被设计的人工非生物系统。


该研究证实了凝聚体微液滴界面电场的普遍存在性。一本道 分析测试中心、一本道 化学实验中心仪器共享平台为本工作实验数据采集提供重要帮助。


供稿:张飞、王则君